怀孕
分娩
产后
新生儿(1-2周)
婴儿期(1-12月)
幼儿期(1-3岁)
学龄期(4-6岁)
亲子
疫苗
育儿专题
辅食
排行榜
精彩回顾
您的位置:首页 >> 育儿频道 >> 幼儿期(1-3岁) >> 幼儿呵护 >> 正文

幼儿脱肛的护理

2013-07-17幼儿呵护 来源:全民健康网

  脱肛是什么?脱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家长们应该怎样护理呢?

  脱肛的早期表现仅在排便时有一团红色的又湿、又软的肿块在肛站口,便后肿块很快架缩到肛门内。反复发作后,肿块不能立即回缩,必须用手帮助把肿块回复。

  西医认为孩子因为直肠肌肉尚未发育完全,固定较差;或小儿先天发育不全、骶骨前弯曲小,不能保持直肠于正常位置。这样经腹泻咳嗽等外因过度刺激,就可造成脱肛。而中医又认为造成小儿脱肛的原因可能是:先天不足或病后体虚导致中气不足,不能上提肛管;或是感受湿热之邪,湿热下注肠中,迫肛外脱。

  推拿治疗法:

  一、气虚:

  症见直肠脱垂不收,肿痛不甚,形体消瘦,精神萎靡,肢体欠温,饮食不香,舌淡苔薄。治以补中益气,升提固脱。

  1、患儿坐位,按揉百会穴,拿肩井穴。

  2、患儿俯卧,按揉龟尾穴,推上七节骨,捏脊。

  3、患儿俯卧,推补脾经,补肺经,推三关,补大肠,按揉足三里、合谷穴。

  二、实热:

  症见肛门直肠脱出,红肿刺痛搔痒,兼见大便干结或下痢,小便短赤,身热口干,舌红苔黄。治可清热利湿,理肠提肛。

  1、患儿坐位,拿肩井穴,清大肠、小肠,退六腑。

  2、患儿仰卧,逆时针摩腹,按揉天枢穴。

  3、患儿俯卧,按揉大肠俞、脾俞、胃俞、揉龟尾,推下七节骨。

  治疗过程中,应加强对患儿的护理,每次脱肛后应用温开水洗净并轻轻地将脱出物揉托上去,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或便秘

  如何避免脱肛的发生呢?

  1、要使小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好习惯,切忌坐便盆时间过长。

  2、有便秘小儿,平时应多喝水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。

  3、有咳嗽及反复腹泻的病儿,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,以预防脱肛的发生。

  温馨提示:对经常脱肛不能自行回复的,必须去医院进行治疗。如果一般的保守治疗仍然没有效果,那就必须进行手术。

猜你喜欢
相关阅读